Menu
>
珠海威泓医疗5G救护车智慧急救系统:重塑生命救援的“黄金通道”​​
发布时间:2025-04-29
浏览次数:

随着人工智能(AI)加速发展,智能化的救护车正升级为“移动的ICU”。据报道,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“科技驱动城市急救新变革大会”现场,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主委吕传柱介绍了中国在急救方面的新变化。他谈到,中国正努力建设急诊急救大平台,“呼叫即抢救,上车即入院”的目标将加快实现。

f173438da36596c8340d1dc028b2824f.jpg

据国家心血管中心此前统计,我国心脏骤停总体发病率为97.1/10万,既我国14.1亿人口中约有137万人会突发心脏骤停。遭遇心脏骤停,但院外急救成功率不足1%。这是因为救护车基本无法在黄金时间到达现场,救援时间远超4-6分钟的“黄金救援窗口”。目前,我国急救体系仍以120急救中心与医院专业急救力量的院前、院内救治为主,缺乏社会力量参与。

“在急诊急救的场景中,院前急救是关键环节,也是最薄弱环节。”吕传柱介绍,急诊急救涵盖六个场景,分别是呼叫管理、现场救治、转运救治、院内救治、ICU救治和转科后的救治。只有所有场景信息整合,才能形成一个最好的急救链。尤其体现在院前院内链接环节,这一环节的效率,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存几率。

图片

传统救护车的痛点

信息断层,院前院内脱节

传统救护车仅作为“运输工具”,无法实时传输患者生命体征数据至医院,医生需在患者到院后重新评估病情,信息滞后,延误抢救时间。

路径规划低效,交通延误频发

传统救护车依赖人工经验选择路线,易受交通拥堵影响。据统计,因路线规划问题导致急救响应时间延长约20%,部分患者因延误错过最佳抢救时机。

设备功能单一,救治能力受限

车上仅配备基础急救设备(如呼吸机、除颤仪),缺乏远程会诊、影像实时传输等功能,复杂病例需依赖现场医护人员经验,误判风险较高。

基层能力局限

偏远地区救护车缺乏先进设备支持,危重症患者转运途中救治水平不足,生存率难以保障。

图片

威泓5G救护车智慧急救系统


威泓医疗的5G救护车智慧急救系统通过高网速、大带宽、低延时的5G技术,深度整合AI算法、音视频交互系统、北斗定位、急救电子病历、移动急救单元、远程急救系统、AR等系统,以及心电图机、生命体征监护、除颤监护、掌上彩超等急救设备,实现急救全流程的无缝衔接:




 院前急救智能化


系统通过AI算法整合生命体征,生成鉴诊信息,辅助医护人员快速决策。搭载5G网络的救护车可实时传输患者生命体征、超高清视频及影像数据至医院,院内医生远程制定抢救方案,提前配置手术室及医疗设备。


 院前院内实时信息共享
系统整合“云120指挥调度平台”“云超声”“急救APP”等模块,支持多端信息共享,实现急救车与医院的实时联动。



 搭载云超声便携设备
采用微型化探头技术,在救护车上即可完成高精度超声检查,图像实时回传至医院,为急症诊断提供关键依据。

威泓医疗5G救护车智慧急救系统,实现急救车和医院之间信息实时传输,在急救车上患者的数据即可传送至医院,在院医生通过超高清视频“直面”患者判断病情,制定最优的急救诊疗流程,配置好相关抢救的医疗设备,为病人争取最重要的“急救黄金时间”实现急救一条链、时间一根轴、管理一条线,实现患者“上车即入院”。


3d37e60864ebd9e58de97855922b5cd7.png

威泓医疗作为“互联网+医疗急救”整体解决方案的先行者,以居民健康为己任,凭借多年的技术沉淀和丰富经验,从院前急救、院中抢救、分级诊疗、到院后康养,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与之配套的产品,打造“智慧急诊急救大平台”品牌,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!

精彩推荐
更多
400-166-7319 联系我们
TOP